北盤江畔桃花源:高峰村的文明振興之路
在烏蒙山脈的懷抱中,北盤江的碧水蜿蜒而過,孕育出一座承載五百年歷史的多民族村落——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區營盤苗族彝族白族鄉高峰村。2025年5月23日,當“第七屆全國文明村鎮”的獎牌落入這座深山村落的手中,一段關于文明與振興的故事,終于被時代所銘記。
【山河之間的桃源秘境】
高峰村得名于海拔1860米的紅梁子頂峰,從北盤江高家渡840米的河谷到山巔,千米高差塑造了這里立體氣候與豐富生態。鐵路與高速穿山越壑,將曾經“與世隔絕的深山溝”變為康養水城的“南大門”。如今沿江而行,2300畝桃林在峽谷間鋪展,春日花海如霞,夏秋脆桃壓枝。這座以“江畔桃花源”聞名的3A級景區,正吸引著無數游客循著花香而來,體驗采摘之樂,聆聽盤江濤聲。
【歷史深處的文明基因】
高峰村的文明密碼,深藏于明清古墓與傳奇故事中。劉家坡的余國定夫婦合葬墓,碑刻“八仙賀壽”“二十四孝”栩栩如生,銘文“我祖源流泒甚長”訴說著家族遷徙的滄桑。而更動人的是“九子十狀元”的傳說——鐵姓家族十位狀元為避禍改姓隱居,將勤學忠義的血脈注入這片土地。如今,這些故事仍被彝族的火把節、敬酒令和白族的山歌傳唱,多民族共融的智慧,凝成“愛國守法、鄰里和睦”的村規民訓。
【治理創新的鄉村實踐】
從“臟亂差村寨”到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,高峰村的蛻變源于一場治理革命:
片區自治:按民族生活習慣劃分5個片區,鄉賢組成管委會,小事就地協商,大事全村決議
誠信積分:將環境整治、公益參與量化為積分,與福利政策掛鉤,激發村民內生動力
法治筑基:2018年獲“貴州省民主法治示范村”,普法山歌、雙語調解讓法治精神扎根深山
【產業興旺的共富之路】
綠水青山如何變金山銀山?高峰村交出了答卷:
桃產業生態鏈:以脆桃為核心,延伸出桃花節、盤桃節、短視頻大賽,年吸引游客超10萬
立體農業模式:低海拔種甘蔗生姜,中海拔植板栗核桃,高山發展林下經濟
文旅融合創新:古渡口鐵索橋與彝族文化展演結合,讓游客既摘鮮果,也品文化
【文明滋養的嶄新征程】
全國文明村鎮的榮譽,成為高峰村再出發的起點:
文明家庭示范:楊恩蘭家庭獲“全國文明家庭”,農學夫妻扎根田野,科學種植技術惠及四鄰
檢察力量下沉:水城區檢察院駐村團隊創新“檢愛+”服務,司法救助與非遺保護并舉
康養旅游升級:2025年新建生態民宿集群,打造“桃花節+康養”全季旅游模式
如今的江畔桃花源,春有千畝花海映碧水,夏有脆桃香甜引客來,秋有火把節照亮星空,冬有山歌暖熱盤江風。當文明村鎮的金字招牌懸掛在村口,高峰人深知,這不是終點,而是鄉村振興新篇章的序曲。這座用誠信積分喚醒自治力量、用脆桃產業激活青山的村莊,正以文明為筆,以山河為卷,書寫著“康養水城·文明高地”的時代答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