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疊紀時期(2億年前),興義就有最古老的海面滑翔脊椎動物“興義飛魚”和爬行動物“貴州龍”等存在。
舊石器時代(1萬2千年前),發現在貓貓洞遺址就有古人類“興義人”繁衍生息。
貴州龍化石
戰國時期,興義屬夜郎國。秦代設吏屬象郡。西漢元鼎(公元前116-111年)年間司牂牁郡。蜀漢建興三年(225年),諸葛亮南征,南部將李恢率軍“追奔逐北,南至盤江”,以功封漢興亭侯,始設漢興縣于今市境。唐太宗貞觀六年(632年),設附唐縣于市境,為盤州治,系戎州都督府所轄之羈縻州。元朝至元十三年(1276年)屬云南行省普安路總管府。明代改隸四川布政司。永樂十一年始隸貴州。
嘉慶二年(1797年),改南籠府為興義府,統轄盤江八屬。嘉慶三年(1798年)置興義縣,改隸興義府、添巡檢分治捧乍。直至宣統三年(1911年)末變更,轄貞豐州(今貞豐縣及望謨縣部分)、冊亨州(今冊亨縣)、普安縣(今普安)、新城縣(今興仁)、安南縣(今晴隆)、興義縣(今興義)和捧鲊巡檢(今興義捧鲊鎮)。
民國2年(1913年),興義縣為大縣,屬貴西道。民國6年(1917年),興義縣為郎岱審檢廳兼管。是年,貴西道署由安順遷畢節,興義縣仍屬貴西道。民國12年(1923年)撤貴西道,興義縣直屬省公署。民國21年(1932年)3月,興義縣劃分為7區,7鄉、6鎮。民國24年(1935年)12月裁撤捧乍分縣并入興義縣。民國25年(1936年)3月,全縣改劃為9區,56聯保、266保、2634甲。民國34年(1945年)裁撤區署,各鄉鎮直屬縣政府,全縣劃為2鎮、28鄉、251保、1988甲。
1949年12月興義解放。1950年將民國時期所設保甲改為行政村組,全縣劃分為7個區,30鄉鎮、250村。
1951年11月,興仁專區黨、政、軍機關遷興義。轄興仁、晴隆(駐蓮城鎮)、關嶺(駐關索嶺)、貞豐、望謨(駐復興鎮)、冊亨(駐者樓鎮)、安龍、興義(駐黃草壩)、盤縣(駐普安)、普安(駐盤水鎮)等10縣。
1952年12月,設興義專區(興仁專區改興義專區,興義縣隸興義專區)。
興義府
興義府
1956年將盤縣所屬阿衣鄉大部分劃歸興義縣,原屬安順專區的郎岱縣劃歸興義專區。 同年7月,撤銷興義專區,興義縣隸屬安順專區,將關嶺、晴隆、興仁、興義、普安、盤縣、郎岱7縣劃歸安順專區;望謨、冊亨、安龍、貞豐4縣劃歸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。
1965年復設興義專區,專署駐興義縣。將安順專區所屬興義縣、興仁縣、盤縣、普安(駐盤水鎮)、晴隆(駐蓮城鎮)5縣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望謨、冊亨、安龍、貞豐4縣劃入興義專區。1965年11月設盤縣特區。興義專區轄9縣、1特區。
1970年,興義專區改稱興義地區。1971年1月1日,將盤縣劃歸六盤水市。
1981年9月21日,撤銷興義地區,于1982年5月1日成立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,是全國30個自治州中最年輕的自治州。以原興義地區的行政區域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行政區域。自治州人民政府駐興義縣。
1987年11月6日,經國務院批準,興義撤縣建市。
1988年3月1日,正式成立興義市。(之后政府把每年的11月6日定為興義市的市慶日。)
2008年11月6日,興義建市20周年,在興義桔山廣場舉行了隆重的慶典活動。